群暫時不收人,想加入討論群麻煩私訊群主。
頻道有可能轉為私人頻道。
Информация о канале обновлена 05.10.2025.
群暫時不收人,想加入討論群麻煩私訊群主。
頻道有可能轉為私人頻道。
《記念911:談美國眾議院為Charlie Kirk之死而禱告》
美國國會本就是有禱告行為的宗教場所。我今年初正好參觀了它—它的穹頂是一幅壁畫:華盛頓上天堂及一些聖經故事。
其本質是上帝信仰與美國的歷史結合,除了是民意機構,更是儀式的宗教場所。
美國是先有上帝、聖經、華盛頓們才有的政府、聯邦政府、參眾兩院的。換句話說這個國家(至少英倫13州)的組成都是上帝信仰。
威脅,抽象、未知、未來的威脅是很難被人感應的。這種感知力越強在我看來是階級地位的展現:華盛頓、羅伯特李,他們在稍微感應到「威脅」的時候,就拿起槍了;同時台灣人可能聽到敵人撬門鎖才跳起來點蠟燭、找子彈、倒火藥…
在現代媒體上這種人通常很滑稽。(就好像華盛頓們曾經也一定非常滑稽的出現在歐洲宮廷的報紙)
我猜想Kirk很有可能就是感知到了這點,感覺到校園充滿著非基督徒;感覺到如果現在不採取某些措施,很可能他的子孫就像當初華盛頓要是沒有採取行動會有的後果:他們的孫子或許就像西班牙人一樣了。
有人把他比喻為另一個馬丁路德金。這兩人我不好聯想,但他們有個共同點:都在街頭上傳教。嚴肅來說那不能稱為辯論。馬丁路德金是南方基督教領袖之一,他終身都稱自己的事業是傳教的延伸。
Kirk在我看來也像一名傳教士,他很多流傳甚廣的影片都是以聖經故事開頭,在死亡的當下也是在大學當中傳播聖經。
儘管女權人士反感他對於女性社會角色的描述,但:他有關性別論述也來自他對聖經的理解。就算是厭惡他的人也無法否定他傳教士這個身分。
這兩人跟宗教改革後人人可譯經、辯經的土牧師一樣。憑自己對聖經的理解跟口才吸引了信眾,就像如今的政黨用理念或政策來吸引選民一樣。
那麼一個美國傳教士是否應該在其感知到威脅時,以傳播聖經的方式對大學與社會上的男男女女們:告訴他們我感知到威脅了呢?
與其要類比馬丁路德金,我倒覺得更像是1943年被擊沈在大西洋上的SS Dorchester,這艘運兵船沉沒造成600多人死亡,獲救的230人帶回了「四名牧師」的事蹟:四名美國陸軍隨行牧師在沈船時把救生衣讓出來,在禱告中沉沒。
Kirk在傳教事業中隕落在我看來更像是四名牧師讓出救生衣。就在美國國會因為禱告引起爭端時,就更讓我聯想到了美國國父與一代代美國議員在國會裡一起面對困境與威脅共同的禱告。
距離上次我在911發文兩年了,仍像上次:做為美國的夥伴、追隨者,記念911—願美國永遠自由、永保她的勇氣。
@ Mandark
Владелец канала не предоставил расширенную статистику, но Вы можете сделать ему запрос на ее получение.
Также Вы можете во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расширенным поиском и отфильтровать результаты по каналам, которые предоставили расширенную статистику.
Также Вы можете во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расширенным поиском и отфильтровать результаты по каналам, которые предоставили расширенную статистику.
Подтвердите, что вы не робот
Вы выполнили несколько запросов, и прежде чем продолжить, мы ходим убелиться в том, что они не автоматизированные.